当前位置: 首页  >  家校合育
培养孩子好习惯,父母修行很关键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11-29  浏览:3844

自从当妈后,几乎每天总有那么几个时刻想要抓狂、原地爆炸:

熊孩子吃饭、起床、刷牙、洗澡、睡觉、写作业……哪个环节都可能分分钟爆发亲子大战,少则十几分钟,多则一个小时!

“吃饭不要到处跑!多吃点青菜,不准挑食!”

“太阳都晒屁股了还不起床!晚上叫你睡你偏不睡!”

“不要玩手机、看电视了,作业做完了没?”

“玩具收起来啊!还得我帮忙吗?”…… 

在跟熊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总感觉自己永远处于下风,无论怎么大声说教、吼骂、惩罚,都不能使孩子改掉坏习惯,有时还愈演愈烈,搞得自己都想放弃了。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父母应该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让好习惯成为孩子自控力的动力来源,这样不用父母操心,孩子就能管好自己了。

把孩子的习惯“路轨”铺好了,就可以顺利地奔跑起来

英国著名教育家夏洛特.梅森把习惯比作“路轨”,她认为,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如果我们把路轨铺好了,我们的孩子只需要付出一点点的努力或在一点点的压力下,就可以顺滑地“沿着它们跑起来了”。

在培养习惯这条“路轨”时,父母需要耐心、恒心和毅力,要知道,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习惯的养成还会出现反复现象,但是如果能尽早着手培养孩子好习惯,往往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什么时候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呢?


曾经有位记者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得主平静地回答:“不是在大学,也不是在实验室,而是在幼儿园。”

记者有些好奇,问“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

卡皮察说:“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答应小朋友或别人的事要做到;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在卡皮察短短的几句话里,反映出在幼儿园时期所接受到的做人、做事、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就像一条“路轨”,给他的人生列车铺就了走向成功的道路,让他受益终生,在他今后的学习、工作上,这些好习惯都深深地影响他。


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指行为动作方面的习惯,还包括了思想品德方面,对于孩子,父母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拿别人的东西,不打扰别人,礼貌待人等。

其次是思想品德方面的习惯,比如分享、善良、爱心、诚实、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等,有了这些习惯做铺垫,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及将来走入社会,都会受益良多。

自控力是所有好习惯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人们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养成一个好习惯对人的帮助非常大。甚至可以说人之所以变得优秀,主要是靠习惯,而不是靠智商或者所谓努力。

可是好习惯并不是那么容易养成的,我们经常说,养成习惯需要靠毅力,靠坚持、自控力。

自我控制能力并非生来就有,是孩子在后天的环境中随着认知的发展和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让孩子从小学会控制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有个美国小男孩,一次在外面踢球,不小心把一家商店窗户上的玻璃打碎了。老板找到男孩的父亲,要求赔偿损失。父亲照价赔偿后,把儿子叫到跟前说:“玻璃窗是你打碎的,应该由你来承担责任。由于你现在没钱,所以我先暂时替你垫上这笔赔偿款。你要利用暑假去打工,把钱还上。”

结果,整整一个暑假,小男孩拼命干活,才还清这笔总共15美元的赔偿款,为打碎人家玻璃付出了代价。这个男孩后来成为美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

里根成为美国总统与从小受到的良好家教是分不开的,从他的父亲要求他还15美元这件事来看,我们就能感受到他父亲的良苦用心,他的父亲并非是在乎这点钱,而是通过这件事让里根认识到: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是责任心。当一个人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后,他才会对别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他才会自觉地遵守纪律、履行义务,这不正是自控力的重要表现吗?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人打扰他,那么他们的注意力就会保持很久,自控力也是很强的。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抱怨孩子做事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却很少从自身找原因,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专心,而是在孩子专心的时候,父母有意无意地打扰了孩子,导致他们失去了培养专注力、自控力的机会。

那么打扰孩子专注时,会造成哪些影响呢?


打扰会让孩子失去专注的能力


2岁的静静在玩乐高积木,她正在专注的将积木拼插一个造型,在她专注的这个过程中,奶奶一会过来说:“静静,吃点水果吧。”一会又说:“静静,吃点饼干吗?”这时爸爸也凑过来说:“你这拼的是飞机吗?来,爸爸跟你一起拼吧?”

上面的场景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呢?当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情上时,他们最希望不被打扰,这也是孩子专注力发展的最好机会,如果父母经常以爱为名的打扰,就会造成孩子干什么都会不专心,注意力涣散。


打扰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感


有的孩子在认真画画时,虽然画的什么也不像,但是孩子很投入的在画,父母看到后,就大声对孩子说:“你这画的什么啊?怎么看着什么也不像啊,我来教你怎么画吧!”

这种父母对孩子伸出的“援助之手”,孩子根本不需要,对孩子来说属于“多管闲事”,也让孩子失去了独立做事的机会,被这样的打扰多了,以至于孩子在以后做事情时,容易对父母产生依赖,也不容易坚持,做什么都需要父母来帮助。


打扰让孩子失去了探索的乐趣


当孩子在专注研究和探索他感兴趣的事物时,父母不要催促,应该让孩子尽情地享受专注探索的乐趣。

蒙台梭利说过:“活动是儿童人格的一部分,儿童必须使用他的感觉,透过活动来发展自己,任何禁止儿童活动的行为,都将损害儿童智能的发展。”

所以,在孩子专注的时候,父母努力做到不打扰,为孩子营造专注的环境,让他们的注意力更持久,自控力就会很强。


培养好习惯的捷径是善于模仿和学习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质,可是,要想孩子具备这些优秀的素质,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1、离不开父母的自我修行

从孩子身边的小事做起,父母要以身作则。对于孩子来说,和他们最亲的就是父母,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语他们都耳闻目染。当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我们的言行举止都要得体,要知道什么话可以说,什么事可以做,这样从小就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列宁曾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教育,是孩子行为规范的榜样,对孩子有强大的感染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大家都说:“身教重于言教”,作为父母就要时刻约束自身行为,用自身的榜样去影响孩子,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潜移默化,慢慢养成好的习惯。

要求孩子养成洗手、刷牙、洗澡的好习惯,我们自己也要做到讲卫生;

要求孩子读书写作业,我们自己就要少玩手机、少看电视,多陪伴孩子读书写作业;

要求孩子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我们自己也要勤于收拾。

同时要相信孩子,放手让他们去做。这样才能不断夯实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2、离不开亲子的点滴坚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孩子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坚持积累的过程,无关教育理论的多寡,也无关父母文化素质的高低,关键在于付诸耐心和细心。

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整理学具的习惯;

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每天坚持读一个故事、做一件家务;

遵循作息时间等等。

孩子的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相信,只要在父母“陪伴成长”下,一直耐心、细心的坚持下去,克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孩子一定会养成良好习惯。


培养好习惯,不要追求“完美心态”


曾经记得去一个好朋友家,看到她在跟4岁的女儿一起包水饺,母女两都围着围裙,在兴致勃勃的忙活着,小女孩在忙着擀皮,虽然她擀的不均匀,但是好友一点也不嫌弃,依然拿起来包饺子,过了一会,小女孩尝试要自己包水饺,她学着妈妈的样子,结果却捏成了一个三角形,好友见了却笑着说:“第一个饺子就能包的这么好,真不简单啊,看你那么认真,教你一个绝招吧!”说完,好友给女儿做示范,教给孩子包饺子的要点。

事后,跟好友坐下来闲聊时,问道:“你对孩子的要求太低了吧,包成那样还夸她?”好友笑着说:“你认为这是对孩子纵容吗?其实这只是鼓励孩子做家务,如果开始就要求孩子那么完美,孩子只会有压力,会把孩子吓跑的。”

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父母就必须放下“追求完美的心态”,告诉孩子:“你认真尝试,不管做的怎么样,你都值得肯定。”

事实上连成人都做不到完美,何况是孩子呢?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孩子肯定也有做的不好的时候,作为父母必须给予孩子鼓励和自信心,务必做好下面三点:

1、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和标准

2、看重孩子的付出,肯定孩子的努力

3、多一点赏识,表扬孩子微小的进步

如果孩子具有了好习惯,那是一辈子都会因此而受益的。好的习惯,具有强大的塑造力。习惯就像汩汩涌动的流水,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一个人的性格,进而决定着他的命运。

好习惯就是孩子的潜力股,价值会不断提升。一个好的习惯能够衍生出更多的好习惯,使人生变得更加美好。

顶部】 【关闭